(网经社讯)11月17日消息,近日,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向社会发布2025年“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”十大典型案例,案件涉及食品、鞋帽、穿戴设备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多个品类,累计销售金额超2000万元,最大单笔罚没金额达120万元。监管部门提醒:凡宣称“治疗”“根治”“替代药物”的保健品广告,都是违法红线。
套路一:私域“健康课程”98%治愈率吹上天
杭州拱墅区某科技公司搭建200余个企业微信群,每周推送“血栓克星”视频课:只要服用“全鹿大补丸”,卒中康复率98.9%。执法人员随机调取数据,所谓“临床”既无医院、也无病例,全凭剪辑拼凑。因违反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八条,公司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款。
套路二:固体饮料化身“抗癌神药”
金华浦江某食品公司用“免费领大米”吸引老人到场,PPT打出“补硒=防癌抗癌”公式,把普通葛根固体饮料卖成299元/盒的“化疗伴侣”。经检测,产品硒含量远低于日常营养素补充剂,涉案17场会议卖出4100盒,被重罚并没收违法所得。
套路三:微信群“直播购”三无手表治心脑
舟山普陀“福上福便利店”建立3个500人微信群,每天三档直播,主播喊“绿松石手表脉冲疗法,3个月打通心脑血管”。执法人员发现所谓“脉冲发射口”只是一粒普通LED灯,现场扣押库存1200块,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。
套路四:养生鞋“踏走”老年痴呆
温州鹿城某供应链企业2023年7月起办会367场,播放“体验者”视频:穿百力健养生鞋3个月,老年痴呆好转。鞋价399—899元,实则无任何医疗器械备案,累计销售50余万元,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顶格罚款并责令全额退还货款。

套路五:标价190元“从未卖过”
平阳某养生馆把进货价28元的按摩啫喱标注“全国统一价190元”,再以“内部价95元”诱导老人抢购,同时虚构“七色光面罩”能去老年斑、抗皱纹。因虚假宣传+价格欺诈,两法并罚,合计罚没60万元。
套路六:特医食品“预防中风”
宁波北仑、湖州南浔两家养生馆把“佳安素全营养配方食品”吹成“脑卒中防火墙”,现场播放患者“服用7天头不晕”的视频。经查,该产品仅适用于进食受限人群,不具备任何治疗功效,两案共处罚款90万元。
套路七:保健食品“超核准”吹牛
湖州吴兴“藏王宝”胶囊核准功能仅为“免疫调节、抗疲劳”,宣传视频却称其“抑制肿瘤、降胆固醇”。企业辩称“引用古方文献”,仍被认定虚假,罚款25万元。
套路八:假冒“道医协会”卖三无药
丽水庆元某经营部请来“48项绝技传人”坐诊,针灸后开出自制“乌药丸”,宣称“控制癌细胞”。现场既无药品生产许可证,也无批准文号,涉嫌犯罪线索已移送公安。
套路九:1元抢购蜂胶“缩小瘤子”
杭州萧山某食品商行用“1元抢米面”吸粉,每天5场讲座,播放蜂胶“瘤子变软变小”视频,最高单场70人。两批次产品检测仅为普通保健食品,被处以50万元罚款。
套路十:多功能锻炼器“照光”治百病
温州平阳另一案件利用“红蓝光面罩”宣称可淡化皱纹、改善老年斑,搭配虚构原价,半年卖出600盒。市场监管部门提醒:凡用“唯一、根治、替代药物”用词,一律涉嫌违法。
监管部门:违法成本将越来越高
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处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深化“铁拳”行动,重点打击会议营销、直播卖药、私域群讲课等三大场景,同时把违法行为纳入信用惩戒,让“一次吹牛、处处受限”真正落地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